2025年无锡体育工作要点
发布时间:2025-03-04 09:57 浏览次数:【字号:默认 大 特大】
- 信息索引号
- 014006745/2025-00010
- 发文日期
- 2025-03-04
- 公开日期
- 2025-03-04
- 文件编号
- 公开时限
- 长期公开
- 发布机构
- 无锡市体育局
- 公开形式
- 网站、文件、政府公报
- 公开方式
- 主动公开
- 公开范围
- 面向社会
- 有效期
- 长期
- 公开程序
- 部门编制,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
- 主题
- 卫生、体育--体育
- 体裁
- 其他
- 关键词
- 社科,机关,行政
- 文件下载
- 内容概述
- 根据《无锡体育强市实施方案》《无锡市““十四五””体育发展规划》、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、市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市委、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安排,结合工作实际,制定2025年无锡体育工作要点。
显示全部表格信息
根据《无锡体育强市实施方案》《无锡市“十四五”体育发展规划》、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、市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市委、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安排,结合工作实际,制定2025年无锡体育工作要点。
一、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
加强体系建设和制度保障。做好第二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工作。对照运动友好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,全方位打造运动友好型城市。制定市本级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(群众体育赛事活动、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与管理)项目实施细则。建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小程序并全面运行。(责任单位:群体处、财审处,各相关处室、直属单位,各市〔县〕区体育部门)
强化场地设施建设管护。更新和新建体育场地设施不少于400套/个,新建公园绿地嵌入式足球、篮球等球场不少于23个,健身设施夜间“点亮工程”不少于22个。指导10个以上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落实免费低收费开放政策,推动全市80%以上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。加强室外健身设施信息化管护,确保设施完好率达到95%以上。(责任单位:群体处,各市〔县〕区体育部门)
激发社会组织运行活力。组织换届业务培训,指导5家协会做好换届改选。组织等级评估培训,指导市属体育协会积极开展等级评估工作,新评定3A级以上的市属体育协会8家以上、市(县)区体育协会8家以上。推进“僵尸型”体育社会组织清理工作,联合市民政部门对不符合标准的市属体育社会组织进行撤销处罚。(责任单位:群体处、市社体中心,各市〔县〕区体育部门)
打造全民健身活动品牌。办好无锡市第十四届运动会、“跃动锡城”全民健身运动会,设置古道越野、传统民族体育、新兴体育运动、水上体育运动等项目,开展全民健身日、新年登高、九九重阳老年人体育健身等主题活动。持续打造企业运动会(参与企业不少于200家,员工不少于3000人)、社区运动会(全年不少于50场,各板块不少于5场)品牌,承办“魅力江苏·最美体育”系列品牌赛事不少于6项次。(责任单位:群体处、竞体处、综合处、市社体中心,各市〔县〕区体育部门)
提升科学健身服务水平。举办4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。持续打造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品牌,全年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16次。组织科学健身“五进”活动,举办讲座不少于5次,推广全民健身项目不少于5项,推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持续上升。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服务不少于30000人次。(责任单位:群体处、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,各市〔县〕区体育部门)
做实体卫融合全新模式。指导市中医医院等6家省级运动促进健康中心扎实推进体卫融合实践,按照省级标准完成年度目标任务。全市新增运动促进健康机构不少于1家。发挥全市运动促进健康机构作用,全年举办健身健康知识讲座不少于20次,开展 “运动促健康”志愿服务进社区、进赛事活动不少于6次,提供运动促进健康服务不少于20000人次。(责任单位:群体处、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,各市〔县〕区体育部门)
二、改革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
加强竞技体育顶层设计。出台并全面落实《无锡市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》及其配套文件,修订和完善《市队校办管理办法》管理制度,制定《体教融合“5621”计划》《“奥运优苗”跟踪保障计划》,落实《社会化办队管理办法》《关于在全市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细则》,进一步夯实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保障体系。(责任单位:竞体处、人事处、财审处、市体校、市专管中心、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,各市〔县〕区体育部门)
提升备战参赛质量。“省队市办”棒球和马术项目完成2枚全运会金牌。无锡运动员全运会参赛率和成绩贡献率不低于全省总数的13%。参加2025年省级年度锦标赛,获得金牌数占比13%以上的项目不低于12个(或该项目获得金牌数列全省前三)。 “市队校办”学校数量稳定在25个以上,“社会化办队”项目全面参加省年度锦标赛。(责任单位:竞体处、市体校、市专管中心、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,各市〔县〕区体育部门)
推动体教融合深入实践。举办2025“跃动锡城”无锡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、小学生校园足球超级联赛、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等青少年体育赛事和活动不少于30项次。承办7项次省级以上青少年体育竞赛,开展“奔跑吧·少年”江苏省阳光体育大会无锡分站活动。校园体育志愿服务活动不低于300人次。评选19个中小学校体育特色项目。(责任单位:竞体处、群体处、市体校、市专管中心,各市〔县〕区体育部门)
推进足球改革发展。出台《无锡市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》《无锡市足球改革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5—2027)》。推进国家级女足青训中心建设,积极做好江苏省足球城市联赛的参赛和办赛工作,确保进入第二阶段比赛。组织参加“贺岁杯”城市足球交流比赛,支持吴钩足球俱乐部发展,力争重返中甲联赛。(责任单位:竞体处、群体处、产业处、综合处、办公室、市体校、市社体中心,各市〔县〕区体育部门)
加大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管控力度。全年组织反兴奋剂教育宣讲3—4次,督查不少于30次、1000人次。实行领队责任制,全面加强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,确保不出现赛风赛纪和兴奋剂违规事件。(责任单位:竞体处、市体校、市专管中心、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,各市〔县〕区体育部门)
三、积极推动体育产业多元发展
推动重大项目建设。协同推进市奥体中心建设,积极推动市体育中心改造和市体校原址翻建。(责任单位:产业处、竞体处、市体校)
着力促进体育消费。开展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工作。发放体育消费券500万元,配合做好“锡马有礼”消费券发放工作。举办“跟着赛事去旅行”系列活动,办好“跃动锡城”无锡体育消费季系列活动。建立健全赛事活动拉动消费的统计监测机制,做好数据统计。(责任单位:产业处、综合处,各市〔县〕区体育部门)
高效开展统计调查。进一步健全体育产业统计工作机制,组织开展年度体育产业统计调查、城乡居民体育消费统计调查、体育场地统计调查,提高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,注重统计结果的运用。(责任单位:产业处,各市〔县〕区体育部门)
强化企业载体支撑。加快推动各类体育产业平台载体提档升级,力争新创1个省体育服务综合体。组织开展省体旅融合发展优秀案例、假期体育旅游攻略等申报工作,持续争创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、长三角体育旅游精品项目。(责任单位:产业处,各市〔县〕区体育部门)
深化省智慧体育产业城市建设试点。持续总结有代表性的重点项目、重点场景、重点产品成果,重点推出10个左右典型案例。开展省级智慧体育示范试点工作总结评估,实现试点工作良好收官。(责任单位:产业处,各市〔县〕区体育部门)
推进责任彩票建设。坚持依法治彩,深化合规管理和风险防控,确保体彩销售安全。继续拓展多元化销售渠道,全市实体店总数不低于1800家。体彩销量确保完成43亿元,增幅排名力争全省第7以上。(责任单位:产业处、财审处、市体彩中心,相关市〔县〕区体育部门)
四、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综合效能
办好高水平体育赛事。办好世界跆拳道锦标赛、世界青少年击剑锦标赛、武术散打世界杯、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、全国击剑锦标赛、全国射箭锦标赛等28项次国际国内重大赛事。做强无锡马拉松;“无锡杯”足球联赛、三人篮球联赛、羽毛球公开赛、无锡网球公开赛;阳羡100越野挑战赛等自主品牌赛事。(责任单位:综合处、群体处、市社体中心,各市〔县〕区体育部门)
激发赛事经济更大潜能。落实《进一步促进文体旅联动提振消费的若干举措》等省、市政策文件,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举办高水平、消费引领性赛事,举办配套市集等促消费活动,促进“赛事+”融合发展。组织2025年度专项资金(体育赛事、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)申报,开展2024年度扶持项目绩效评价。发挥赛事监测数据分析报告作用,进一步推动“赛事+”流量转化。(责任单位:综合处、产业处、市社体中心,各市〔县〕区体育部门)
构建全链条赛事管理体系。发布年度市级以上赛历,动态公布赛事热点,公开推介品牌赛事。出台《无锡市体育赛事发展评估指标体系(试行)》,开展赛事影响力综合评估,发布评估报告。举办一期赛事运行能力培训,切实提高全市赛事组织运行水平。全面落实体育赛事分级管理,提升赛事组织监管能力,加强高危险性体育赛事监管。(责任单位:综合处,市社体中心,各市〔县〕区体育部门)
五、持续加大体育市场监管力度
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。紧盯狠抓体育场馆运营安全、训练安全、赛事活动安全、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场所安全、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安全等重点领域监管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。持续推进“两张清单”工作,做到底数清单每半年更新1次,形成责任监管全覆盖和攻坚对象全覆盖。(责任单位:稽查处,各相关处室、直属单位,各市〔县〕区体育部门)
完善行业监管常态机制。加强部门联动,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联络会议,开展一次安全联合检查,组织一次安全风险研判,及时通报检查发现问题,下发安全风险提示函,督促各级有针对性的落实落细安全防范措施。加强执法检查,通过办理典型案件,发挥惩戒效应。(责任单位:稽查处,各相关处室、直属单位,各市〔县〕区体育部门)
提升行业监管能力水平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,组织观看安全生产警示片,促使从业人员知责明责,履职尽责。针对体育行业风险形势特点,组织1次全市游泳救生员技能大赛,1次体育场馆突发事件安全综合演练,提升一线工作人员应急处置能力。(责任单位:稽查处、各相关处室、直属单位,各市〔县〕区体育部门)
加强健身机构合规经营监管。按照全市预付卡监管工作的统一部署,推进两类机构的预付费资金监管工作。制定印发《无锡市体育类预付卡监管工作方案》,开展健身机构底数排摸,推出体育类预付卡宣传片,与相关部门加强联动,建立健全健身机构非正常闭店应急处置流程、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。(责任单位:稽查处、产业处,各市〔县〕区体育部门)
加强体育领域立法制规。启动“十五五”规划的编制工作,高效推进《无锡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》(修订)立法工作,草案文本10月份提交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。(责任单位:综合处、稽查处、群体处、产业处,各相关处室)
六、深入挖掘平台媒体传播效应
提升宣传品质。持续打造微信公众号、视频号宣传主阵地,全年体育类推文信息不少于300条,体育类视频不少于30个。组织十大新闻评选、政府开放日场馆赛事观摩等线上线下活动,提升互动性和活跃度。发布年度体育新闻宣传套餐,全年重要赛事活动媒体邀请全覆盖。根据各项重点工作安排,开展专篇、专版、专项宣传。(责任单位:办公室、各相关处室、直属单位,各市〔县〕区体育部门)
厚植体育文化。完成《无锡体育冠军谱》撰写工作。推动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展陈更新,优化馆内展陈布局,更新一批新的藏品,利用新技术构建与参观者对话空间新场景,提高何馆知名度和影响力。(责任单位:办公室,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)